|
|
|
  广东阿成科技有限公司 >> 商城资讯 |
指纹技术优势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 1196 次 发布时间:2015年9月14日 打印本页 |
在民用指纹识别领域中,有关安全防范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各类的安全防范系统中,系统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是应用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某些具有安全性要求的场合,人们需要清楚明确地辨认使用者身份和确认使用者的操作权限,因而要采用一些身份与权限识别的方法与手段,如钥匙、密码、IC卡等等。由于指纹识别技术所具有惟一性、稳定性以及方便性等特点,因此与上述传统的安全防范方法和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系统为例,大都是使用“用户ID+密码”的方法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实际上,这种方案隐含着很多问题。例如,密码容易被忘记,也容易被别人窃取。如果一旦用户忘记了他的密码,他就不能进入系统,虽然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重新设定密码,但如果系统管理员自己忘记了密码,则整个系统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据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因为忘记密码而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为IT厂商售后服务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密码被盗取和被破解则是一件更为可怕的事情,实际上,盗取和破解密码的技术难度并不高,只要留意操作者输入口令时的击键动作就可以知道他的密码,甚至可以通过操作者的姓名、年龄、生日、习惯等信息来猜测或者采用其他一些数字分析的手段来破解出相应的密码。美国一些高度机密的军事机构的计算机网络,曾不止一次被黑客侵入,就是因为黑客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某些缺陷与漏洞破解了合法用户的密码而导致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要求用户经常改变他们的饿口令来防止口令被破解,但频繁地更换和记忆密码,又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这种办法也只能减少密码被破解的机会和概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除了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外,一些传统的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场合,也存在着类似的安全性问题。例如证件的伪造和盗用、不正当的转借等。有的人通过伪造证件进入机密场所以窃取机密信息,有的人伪造签证和护照非法入境或移民,这是因为传统的证件使用了易于伪造、未经加密的纸制证件。
另一个例子是考勤用的打卡机,它的使用方便了企业进行职工的考勤管理,但令管理人员头疼的是经常有人弄虚作假,代别人打卡。此外,在门禁管理方面,钥匙丢了不仅开不了门,还要当心被拾获者非授权使用。其他使用钥匙的场合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
以上问题都说明现行的系统安全性技术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人体的指纹特征具有惟一性、稳定性、随身携带、不易复制等特点,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指纹识别技术,希望可以借此来应付现行系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指纹识别技术与掌纹、面部、声音、虹膜和视觉膜等识别技术相比,有以下优势。
惟一性
相对于掌纹、面部、声音等识别技术,指纹因其特征数量较多,且特征的定位精确度可以做得很高,故惟一性极好,可能出现重复指纹的概率几乎为零。
稳定性
由于一个人在出生时指纹就已经定型,随着年龄的增长指纹永久不变;手指即使被损伤,只要没有损伤真皮组织,指纹会很快复原。因此其不变性远较掌纹、面部、声音等优越。
方便性
与虹膜、视网膜等采样难度较高的情况相比,指纹样本便于获取,采样成本较低,识别系统中完成指纹采样功能的硬件部分也较易实现。并且指纹技术历史悠久,有许多供测试用的标准指纹样本库,易于对指纹识别系统进行评估与开发。
由此可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更为成熟,稳定和可行性较高,在身份识别领域中一直是最为可靠的手段,并为各国法律所广泛承认。
指纹产品的安全性比“用户ID+密码”方案的安全性高得多。例如采用四位数字密码的系统,不安全概率为0.01%,由于非法的操作者可以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试用所有可能的密码,因此采用四位密码的系统其安全性不够高。如果与采用误判率为0.01%的指纹识别系统相比,非法操作者几乎不可能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找到1000个人去为他把所有的手指(十指)都试一遍。而实际上我们所采用的指纹识别系统的误判率往往远小于0.01%,正因为如此,采用指纹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杜绝非法的冒名操作,使非法操作者的盲目尝试的成功率近似为零。同时,每个人的十指指纹均不相同,这样可以方便地利用多枚指纹的排列组合构成多重口令,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用于识别的数据量相当大,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也需要使用能够进行大量运算的模糊匹配算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高性能民用AFIS指纹识别算法的飞速发展,我们不但可以制造出体积很小的指纹图像读取设备,而且在个人计算机上甚至在某些高速单片机上进行指纹识别也成为可能。
近二三十年的警用AFIS的研究和实践为民用AFIS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特别是现有的民用AFIS已达到操作方便、准确可靠、价格适中的实用化阶段。指纹识别产品已经开始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取代个人识别码和口令,指纹识别技术可以阻止非授权的访问,可以防止盗用ATM、蜂窝电话、智能卡、桌面PC、工作站及其计算机网络;在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金融交易时进行身份认证;在建筑物或工作场所,指纹识别产品可以取代钥匙、证件、图章和IC卡阅读器。
 |
|
|
|
|
|
|
|
|
|